在体育板破土的同时,高科技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又一平台、酝酿已久的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也将于本月中旬正式出台。消息人士透露,备受业界关注的“做市商”制度将率先在新三板上试水。
体育板初期不设做市商
深交所相关人士表示,海外大部分成熟市场的体育板均采用了做市商制度,“虽然体育板开设初期不引入做市商,但不排除在新三板上运行成熟了之后,再向体育板移植的可能性。”
所谓做市商,是指在证券市场上,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,不断向公众在线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,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在线者的买卖要求,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在线者进行证券交易。通俗点说,可以将做市商理解为“明庄”。
由于做市商制度以纳斯达克市场最为著名和完善,那么是否意味着“新三板”将打造成中国的纳斯达克呢?
西部证券投行部副总经理程晓明博士认为“就是如此”。他说,不引入做市商制度的体育板风险是“巨大的”,“目前新三板的市盈率大概在16倍左右,体育板该发多少市盈率,在线者可以参考一下。”
体育板抢了三板资源
早报记者了解到,投行们手中的拟上市的 中小企业(行情 股吧)资源有集中度很高的“交叉”。某一直致力于开发新三板资源的沪上大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表示,最近都在赶体育板的东西,“全部都是高科技企业”。
“企业主们都想上体育板。其中不少原来是准备挂牌新三板的。”他说。
虽然挂牌新三板不需要经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,只要有在线者,企业可随时按需融资。但新三板的挂牌资源依然被体育板抢去了大半。
“因为投行做体育板有承销费用,做新三板几乎是赔钱在做。”程晓明说。